騎單車雖然輕鬆愜意,但是碰到了破胎的情況就冏了,補胎對我來說算是小事,不過一條內胎可以補多少次呢?在大陸時最高紀錄是五個洞,這次帶來日本的Dahon 18速單車是在大陸買的,沒有破胎紀錄,另外帶來一條新的內胎,以為可以撐很久的。
第一次發現沒氣幸好是在假日早上發現的,我拆下一看,竟然沒有內胎襯墊(就是隔絕輪框內圈有鋼絲處的凹槽那片薄薄的橡膠,我是在大陸時自行更換鋼絲時才知道有這東東),本來想說大陸是世界工廠,連蘋果產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品質應該沒有問題,此時這個信念又有點動搖了...把另外一個輪子也拆下查看,果然也沒有! 破洞是在鋼絲凹槽位置往內破的,換上新的內胎,破掉的就先補好備用。
那是一個下著大雨的上班日,我全副武裝快到公司時,還在慶幸防雨工作做得不錯能保持清爽,結果後輪就忽然沒氣了,真的又是一個考驗情緒智商的時機,公司的單車停放處是沒有車棚的,所以牽過去也沒有遮雨的地方可以換胎,我開始牽著車往公司移動,放眼望去還真的完全沒有小亭屋簷,還真是困難的場景啊,一直走到離開公司門口一兩百公尺處的十字路口,看到對角的組合屋門口有雨遮,好像發現沙漠綠洲一般的衝過去。
不用淋雨效率就高,不到五分鐘就換好備用內胎,總共十分鐘內就全部弄好收拾完畢,為了確保胎壓夠短期間不用再打氣,還特別加強力道多打了幾次,小折又成為一尾活龍,我高興地再次上馬,騎車前往公司大門。
結果就在抵達停車場的那一霎那,後輪發出碰地好大一聲,附近步行的同事紛紛轉頭查看是怎麼回事,看起來雖然沒有異狀,只有騎車的我知道後輪內胎這下肯定重傷,恐怕無法補胎了。
就這樣,小折躺在二輪停車場整整兩天,我也變身為公車通勤族,當天下班就搭車前往市區,購買20吋內胎一條,還特別注意內徑選了1.5cm適合的尺寸,一條要價含稅日幣800多,值王醬大餐了說,不過為了讓小折恢復健康,多少錢都要花呀!
隔天早上仍然搭車上班,到了下班的時候,興致勃勃地拿著內胎到停車場動手想更換內胎,結果一看傻眼!
這條內胎的打氣孔怎麼這麼奇怪呀?我一直以為內胎的世界跟電腦作業系統一樣,只有Windows與 Mac兩種,不是美式就是法式的,拿起包裝盒確認,英式!!?? 這就好像是剛發現世界上還有Linux一樣,打氣筒不相容了啊!
這個在下班後停車場的傍晚,心境一整個地悲憐灰暗!可是堅強的我會找到出路的,我拿出前一天雨中破掉的內胎,找到了長度大約1公分的破洞,在不用特別打氣尋找破洞的情況下,直接補好這條內胎,然後牽車走了幾百公尺覺得膠水乾了後,在路邊更換補好的內胎,這次為了保險只打到可以騎車的程度就停手了,小心翼翼地騎行測試看起來還好,就這樣,在天黑前順利回到住處了!
過幾天在出遊的時候還要費心繼續補胎,這是後話了。
本來以為是自己買錯,可回到賣場確認後,才發現我進入了奇幻時空,日本的內胎打氣孔全部都是英式規格的!
事後拆開英式打氣孔,有種奇妙的熟悉感,尤其是看到包覆打氣孔的小橡皮時,怎麼有印象小時候自行車的打氣孔就是這個樣子勒? 是因為小學時期距離日據時代不遠,所以還有英式打氣口的遺跡嗎?
我是覺得跟法式美式比起來,還要這個小橡皮的英式打氣孔是比較舊式啦,應該聯絡一下在英國的獵人寶二爺確認一下!
買了英式內胎不但沒辦法用,價格也不便宜,約合台幣200,想說台灣會比較便宜,這次回台的目標就是買內胎外胎替換掉已經殘破不堪的後輪,結果到捷安特專賣店沒問清楚價格就買了兩條外胎兩條內胎,總價1400! 有點傻眼!我去南京三年騎過兩台山寨小折,一台差不多600人民幣約3000台幣,結果在台灣光買輪胎就差不多山寨車的一半價格了,令人感嘆在台灣騎自行車真的算是高價休閒活動呀!
台灣買的內胎一條200跟日本差不多,法式接頭還算能對應,外胎一條500是有標捷安特牌子啦不過有點笨重,不像Dahon原車上的那樣輕便,厚重一點應該比較堅固扛車重一點還能接受,回到日本換好輪胎騎到超市買吃的時,忽然想到就到先前買內胎的五金行確認,結果20吋的外胎標價只有1100價格差不多台灣外胎的半價!只能說Edge老是省小錢花大錢,弄到最後連小錢都沒省到! 哀哉~阿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