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20150426 工程師就像液晶顯示器的畫素一樣

我喜歡買跟自己工作上有關連的產品。

算是在科技業吧?認識蠻多人一開始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地參加產品開發工作,很又夙夜匪懈的味道,到後來變成千篇一律日以繼夜地趕工,工作來一件就處理一件,慢慢地就變疲乏了,這樣的情形卻沒發生在我身上,本來也不懂為什麼,大概是看了夾不死先生相關傳記後才了解,說到開發iPod的時候,每個參與的人都很期待擁有這樣的產品,因此投入專注與熱情,做出了這個改變音樂界的東西,最好的工作就是這樣,你覺得做出來的東西滿足了你的需求,而你也可以在接受的價格內,買了這個產品,並且用喜悅與榮耀的心情使用這個產品。

雖然這種情感上的事情只有自己能體會,很難讓他人了解。當我說自己是做平面顯示器面板的工程師,然後家裡有十台以上的液晶螢幕時,大多人聽到的反應是有這麼多顯示器要幹嘛,也的確到了後來很多都是很少用純粹留著紀念的,比如說C社算是台灣第一家做液晶Monitor面板的公司,有幸參與第一個機種開發的工作,如果有機會可以買到算是自己作品的產品,感覺應該不錯!當年光CRT就要上萬了,名牌的15"液晶顯示器肯定要兩萬以上,公司是找搭配廠商做出這台白牌的螢幕,造型普普,可是當年買入這麼大的液晶螢幕自覺風光,可憐現在要找到這個尺寸的螢幕都不可能了,何況是1024x768這麼低的解析度。

然後就煙火式地大家都在談液晶顯示器,一大堆做液晶面板的公司成立了(由結果可以感受到煙火施放的熱鬧還有最後曲終人散的落寞呀!),先前昂貴的天價零件變便宜了,使用彩色薄膜電晶體的筆記型電腦變多了(我在1995年買的第一台蘋果筆電用的9.5" STN彩色螢幕,顯示品質跟TFT完全不能比!),進入筆記型代工廠龍頭的關係企業,來開發筆記型電腦用的液晶顯示器囉,這也讓科技狂的我體認到自己不了解市場動態的現實,跟當時第一個開發的1024x768解析度機種來比,我更支持後續的1280x1024的高解析度機種呀,結果高階機種卻好像賣得不好很快就沒下文了。

所以當Apple推視網膜顯示器跟系統大廠推4K電視時我根據先前經驗,真的認為沒有必要呀,因為材料成本變高(驅動IC變多了)相比之下又比較耗電(解析度變高開口率就低了,為了維持同樣亮度只好提升被光亮度),想說當年人們都不了解高解析度的好處,不可能幾年過去品味就提高了吧?我又錯了! 現在隨便一台高階手機就是Full HD也就是當年高階液晶電視的解析度,4K電視還要站在電視前才能看到小小畫素,喂我說4K2K的播放器還很貴耶何況現在下載電影廣播電視根本沒支援,可是廠商就是一直推,也把我推向過時老氣不懂得市場趨勢的懸崖邊緣,算了我本來就是邊緣人...

總之公司在技轉了垂直配向的廣視角技術後,再次利用白牌廠商搭配之便,購入17" 1280x1024解析度螢幕一台,因為自己一時用不到拿回家給有玩電動的弟弟時,還自吹自擂說這個從上下左右看過去畫質都一樣好喔!只不過弟弟冷然回答說看不出來耶,當時就很有曲高和寡沒法找到知己的寂寥心情,也隨著價格持續下降規格尺寸越來越大,弟弟很快就買了新的大尺寸寬螢幕顯示器,這台螢幕就搬到閣樓去住了,落寞到連我都忘記它的存在,還是弟弟提醒我救它出來的。

持續著這樣與市場趨勢脫節的熱情總算讓自己還待在這個產業保持愉快的心情,當然不懂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比如說明明在液晶顯示器的產業工作,卻總是條理清晰地解釋還是 CRT的色彩鮮豔,對比清晰,過了好幾年家裡都沒一台液晶顯示器的人,比如說沒有平板電腦卻可以十分肯定地解釋為什麼必須開發橫式而非直式的人,其中最大的謎團就是,高階主管指揮團隊開發出一台又一台尺寸越來越大的電視顯示屏,都65吋了吧?可是家裡卻是小小的 32吋或是大一點的42吋?是說這個產業的人,根本就不看電視的?因為家裡從小到大,各種尺寸的液晶顯示器都有,我想謙卑地提醒一下,不是使用者,很難激發出產品開發的熱情啦,何況如果自己不買,卻說市況不好,聽起來有點奇怪呢!

延續這樣的個性,即使流浪到大陸然後也平安地生還,回來時也不是兩手空空喔,帶回大陸暢銷的尺寸與解析度機種,32吋1366x768 HD電視一台,甚麼光配向啦比較高端的技術說出來大家也沒啥感覺,只是感嘆在這產業的近20年間,買回來的紀念品,解析度都是相同等級的,從15吋的 1024到 17吋的1280到 32吋的 1366,好像沒啥長進嘛,不過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前面兩個是用萬元出頭的價格買到,最後的這個只要台幣三千多,就是最大的進步了,個人我是期待會有一天用32吋的四倍價格買入65吋的液晶電視啦!四倍面積當然就四倍價格囉,IC數還沒用到四倍哩!

若問我甚麼最想收集的產品是甚麼?我只能說人生就是這樣,最想要的東西往往是最得不到的,最想要買的液晶顯示器當然是自己投入最多最拼命的機種囉!這個已經不好意思口述只能記錄於文字了,我記得當時是董事長直接找我們去討論,說不管怎樣都要迅速把樣品做出來,好像是飛利浦想開發輕便的電視吧?當時要畫一個機種都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這還只是前段的時間而喔,可是董事長說希望一個月做出樣本,話說迴路可以用現有IC機構可以用手工模,可是前段無論如何是不能無中生有的,當時衡量了一下,使出渾身解數的方法,聯繫彩色濾光膜與光罩廠商敲定時間,然後第二天就出比較簡單的彩色濾光膜圖面,接下來的兩個禮拜,我跟搭檔同事每天包含周末都加班,總算拚得在兩個星期內就出圖,光罩也比平常時間迅速入廠,然後製程拼命用一個禮拜做左右的時間,就把面板做出來了,一群同仁不負使命,如期在董事長希望的時間內把樣品完成,我記得董事長為了嘉勉大家,還特地頒發紅包表示肯定!

可是這樣拼命的結局是甚麼?其實就沒下文了,雖然我很希望這樣的經歷可以像原始麥金塔128K一樣,在眾人努力不懈之下做出偉大的產品,可是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中,要偉大到名留青史的機會是很低的,如今可以述諸文字已是最大的安慰了,如果真要比擬的話,我想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最像我講述的這個情況吧! 甚麼?你沒聽過這本書?這可是早期講到電腦歷史的書籍都會提到的名著呀! 書裡講的是一個團隊合作開發早期電腦的故事,講的當然不是麥金塔,雖然故事講得精采,但是實際的情形是,這台機器因為不敵微電腦新興廠商開發的嶄新架構,推出後很快就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了。

即使我有特別注意並且也持續在網上搜尋,不過自始自終都沒看到有14吋VGA也就是640x480這樣的液晶電視,連顯示器都沒有,雖然以現在的技術來說這樣的解析度實在低得可以,2000年蘋果推Mac OS X時特別提到圖形介面的Icon圖樣解析度可以到512x512,當時我一聽就說誇張,這樣不就一個圖樣就塞滿整個螢幕了嗎? 只是VGA 這樣的規格對於電視來說還是有道理的,要知道台灣現在的類比電視頻道,好像都還是512x384這樣的解析度而已,這應該說台灣硬體進步太快還是軟體提升太慢,也是我不懂的事情之一了。

收集的液晶顯示器從手機PDA筆電螢幕電視算起來,有沒有超過100台了呢? 雖然聽起來很有老人追憶往日榮光的落寞心情,但以我還是熱衷於3C產品並且熱烈期待面向大眾的頭戴3D顯示器來說,要把我歸類到守舊跟不上時代的人還有點困難呀,雖然知道得越多越不了解這個產業,但是自始自終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追求的是甚麼。我也學會不要倚老賣老信心十足地發表意見,要知道技術日新月異總是有自己不懂的東西持續出現啊! 在大家對iPhone嗤之以鼻說規格不夠好啦或是談論Apple Watch那樣的產品不會賣啦的時候都不會吭聲⋯⋯同仁在討論 3D顯示器時120Hz呀 240Hz的油門猛催,而我用的,只是一副3塊錢人民幣的圓偏眼鏡...
LCD之前的生活

要到2004/12/30,才在大潤發買第一台LCD TV

沒有留言: